伍贰伍心理
父母的双重标准,才是导致孩子“不听话”的原因
编辑:
2019-09-18 15:29:35
浏览量:288
评论:0

4c989e51732ea7d826ff851efb5c8f55.jpeg

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:我的孩子我行我素,和他谈话就像对牛弹琴,他对我的建议充耳不闻……

 

综合起来,就是“我的孩子不听话”。

 

我相信所有父母,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


你希望他好好学习,他却更喜欢打游戏。


你希望他早睡早起,结果他睡到日上三竿,你希望他言出必行,结果他谎话连篇……

 

于是你开始不满,焦虑,甚至是愤怒,然后是说教,指责,甚至是打骂。

 

但是你会发现,粗暴的手段除了会破坏亲子关系,对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毫无作用。

 

而根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,如果家庭教育只在行为表面上做文章,就如同打地鼠一样,貌似将一个问题消灭了,却发现另一个问题又立即冒出来了。

 

你以为是孩子无可救药了。


其实是你忽略了一点,你忘记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。



01、在曾经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?


如果我问你:


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

 

也许一开始你会说:


“只要他健康快乐。”


但接下来你就会忍不住说:


“希望他当学者教授,科学家,飞行员,甚至是宇航员……”

 

问题来了,你为什么给孩子立这些目标呢?

 

如果去深挖,就会发现,这些所谓的人生目标,很多来自你不曾实现的理想。

 

父母纷纷认为这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,但潜意识里,是在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理想。

 

可是我们忘记了,父母自己都不曾走过的路,自己都没有到达的彼岸,又如何引领孩子到达?





比如有个读者说,我对孩子要求不高啊,就想要她钢琴过八级,普通话达到一级。

 

可她的孩子死活不愿意弹钢琴,学了半年普通话,Z和zhi的发音都搞混。


后来我问她你自己这些都做成了吗?


她的回答很可爱:


"就是因为我没有做成,所以希望孩子做好啊。”

 

这就出现两个概念:


  • 一个叫做不合理期待,就是把自己做不到的强加到孩子身上,让孩子替自己去做到。

 

  • 第二个概念是潜在的焦虑,正因为自己曾在某个地方失败过,又对那个失败不能释怀,所以希望孩子替自己成功,来安慰曾经那个失败的自己。

 

所以,如果你发现你给孩子树立一个人生目标,却发现无论如何他都做不到时,你估计就是陷入了这两个概念里。



02、你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,自己做到了吗?

 

除了让孩子替自己完成不切实际的理想以外,父母还有个奢望,就是希望孩子在作息和行为上面超越自己。

 

我一个读者说她想离婚,说老公对孩子不负责,导致孩子很叛逆,在外面经常打人。

 

虽然我认同父亲陪伴孩子很重要,但我知道这不是引发他儿子频繁打人的原因。


他儿子之所以在外面动辄就打人,是因为他们夫妻都很暴力,经常在家里互相打骂。

 

而他们却教育孩子在外面要斯文和礼貌。


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。

 

我还有个朋友说:


“我孩子总是顶嘴,从来不愿意承认错误,这让我非常的恼火。”

 

我问她:


“你平时做错事情了,是怎么向别人承认错误的呢?”

 

她的答案是:


“我一直都认真仔细,根本不会做错事情,所以我不需要道歉。”

 

这就是矛盾点,是人就会犯错,如果大人在犯错后却看不到自己的错,嘴里还要求孩子敢作敢为,那么孩子的理解就是:


承认错误是可耻的,所以无论我做了什么,我都要据理力争。

 

心理学家李子勋曾经说:


“孩子的头顶有父母情绪和行为的接收器。”

 

父母即使在语言上面无数次教导孩子要如何做,要如何变得更优秀,但只要父母自己没有做到这些,他们的孩子就基本也做不到。

 

因为无论是出于对父母的忠诚,还是无意识的效仿,结果只有一个,就是父母在做什么,他就跟着做什么。

 

这一点我有个朋友表达过神奇的体验,她说她一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,但是自己却经常趁孩子睡着了,又爬起来追剧,她以为这样没有问题。




结果有天她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在课堂睡着了,调查后发现,每次孩子在他们晚上追剧时,也会起来玩玩具,甚至他们某次出去看电影的时候,孩子干脆跑到客厅看了两集动画片。


这就是神奇的亲子同步效应。

 

作家麦家说,他的儿子在青春期的时候,两年不愿意和他讲一句话,无论他如何靠近儿子,儿子依旧视他为仇人。

 

直到后来他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,想到自己也曾和父亲几年都零交流,才恍悟孩子完全拷贝了自己的成长路。


这才放下了和儿子的谴责和评判。

 

综上可以说明一个道理,一千担的理论和方法,都不如你拿放大镜往自己身上看。

 

最简单的方法是,当你发现孩子某个行为问题时,你可以马上对照自己和爱人,你们身上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出现过?

 

正如“一念之转”书里所说,之所以你看孩子某个行为很焦虑很着急,是因为你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了孩子身上,却等着孩子替你去修正他。


03、放下双重标准,和孩子一起克服成长困难

 

我们在工作时会有这样的经历,如果老板自己在无所事事或打无聊电话聊天,却拿着小鞭子抽着我们给他卖命,你嘴上不反抗,但内心一定会不服:


“凭什么!”

 

回到家庭也是同样的,父母是孩子的权威,当父母自己放不下手机,却要求孩子远离游戏。


当父母每天买买买,却要求孩子勤俭节约;


当父母经常吵架,却要求孩子斯文礼让;当父母忧郁消极,却要求孩子乐观开朗……

 

孩子内在也会有同样的疑问:


“凭什么?”

 

我就有过如此经历,我儿子写字困难,我就逼着他多抄多写,还义正言辞说勤能补拙。


后来我回忆自己小时候,写字是同样的狗啃泥,同样的握笔困难,我就知道我正在犯一个错误,那就是用双重标准去教育孩子。

 

意即,我可以做不到,但你却一定要做到,这就是家庭的霸权主义。


于是我开始臣服,接纳他这部分能力的差异。


后来我发现,虽然他的字迹仍旧不那么优美,但他的态度却少了很多的抵抗。



另外,那个曾逼孩子练普通话的读者后来放下对孩子的强制,尊重孩子意愿让她去画漫画,却意外的获得了区里的一个二等奖,这看似是无心插柳,实则是父母放手成全孩子的结果。

 

鲁道夫.斯坦纳说:


“所有的教育,都是自我教育。


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,身为父母,正好是孩子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

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成为一个让孩子轻松积极的环境,孩子才能借由这个环境,自由把握他们的命运。”

 

有个童书作家说,她如果想看电视就大方的看电视,并且告诉女儿,妈妈在看电视了,你也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
 

如果她出去玩了,也会大方告知女儿自己去嗨皮了。


甚至某天她去吃了个麻辣烫也回来告诉女儿,她说适当吃点垃圾食品也无妨,毕竟我们身体有自动排毒的功能。

 

结果女儿在这样透明开放的环境里,更加懂得了自我管理。

 

她的感悟是:


做父母要做到真诚和坦然,不要以双标来给孩子制造混乱。


因为亲子之间是有心电感应的。


他们通常不是听你怎么说,而是看你怎么做,甚至会觉察你背地里做了什么。

 

因此,当你发现孩子不听话时,也许就是你检验自己是否存在双重标准的时候,与其责骂孩子,不妨问问自己:


我到底是谁?


我自己又做了什么?


或许答案会一目了然。


然后只要你自我调整和管理,当你做得符合自己的标准了,相信我,你的孩子就会自动调频,并靠近你,甚至超越你。


请发表评论
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
全部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内容
更多评论
推荐课程
  • 世界睡眠日-催眠疗愈
    世界睡眠日-催眠疗愈
    讲师:李元榕
    播放:4263 次
  •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
    讲师:李元榕
    播放:2301 次
  • 温暖腹部祛除宫寒痛经
    讲师:李元榕
    播放:1577 次
  • 美好睡眠催眠
    讲师:林颖
    播放:2137 次
Copyright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河南心理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51133号-2
公司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53号河南省科学技术馆 服务热线:4000-333-525 网址:http://www.hnpsyhealth.com

智慧心理云平台

欢迎测评用户登录

看不到验证码?点击重新换一个!
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《服务协议》

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